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前不久依法审结一起滥伐林木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二被告与公益诉讼起诉人达成调解协议,自愿缴纳赔偿生态修复金近2万元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近7万元,用于购买碳汇减排量,以替代性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这是重庆市首例探索通过认购碳汇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的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近
“我国公共建筑总面积占比不高,但能耗强度不小。从建筑运行的排放看,相当于每平方米排放了48公斤二氧化碳。如果排放减少一半达到日本水平,将少排3亿吨二氧化碳。” “冬季,我国北方采暖建筑大约每平方米排放36公斤二氧化碳。如果学习波兰的做法,把建筑的供热、计量从按照平方米计价变成用多少热付多少钱,仅此
今年“全国低碳日”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主办。此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一次具体行动,旨在加快推动茶产业生态低碳转型发展,集成应用生态低碳茶技术体系,打造第一个系统践行双碳战略的低碳农产品品牌,拓宽生态低碳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渠道,塑...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气候治理呈现新发展态势,推动世界能源体系和能源发展模式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崭新发展阶段。立足新时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探索我国能源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兼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清洁能源之间的供求平衡,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
在与会专家看来,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解决气候危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不仅设定了时限,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将带来一场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给中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带来深远影响,也对中国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在发展中减排,在减排中发展,实现经济和减排融合?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又该如何走?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之后,由于无节制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致使地球的温度不断升高,造成气候变暖等灾难,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何在生产生活中减少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资源的依赖,成为当前和今后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任务。
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主动担当。
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海碧山青,风轻日暖,海南博鳌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已启幕。今年年会设置“绿色发展”板块,与会代表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探讨未来之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续,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塑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模
“双碳”系列丛书是中国科协为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有关部署,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人才、组织优势,组织相关全国学会编撰的,旨在把“双碳”理念、目标、措施,快速、精准、全面地普及到行业和社会,围绕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环节,助力“双碳”科技...
为推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的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日前共同推出“新型电力系统沙龙“系列活动,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分享观点、对话交流。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孙正运、中国电力科学院用电与能效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宫飞翔、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
2月28日,全国首单海洋碳汇(蓝碳)拍卖在浙江宁波落槌。近两年,全国已有数笔海洋碳汇交易成功。海洋碳汇基数庞大,碳汇交易潜力巨大,但应看到,目前海洋碳汇交易市场的构建仍需向纵深推进。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等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
截至2023年6月30日,270余家钢铁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逾2000亿元。全行业已有31家长流程企业与5家短流程企业成功创建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A级企业。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持续推进。”中国钢铁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
中国幅员辽阔,各省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本身的能力以及对碳减排政策的推动、市场机制的健全差异度比较大,所以我们讲‘全国一盘棋’而不是‘全国一刀切’,应该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碳达峰行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在近日举
一支口红有着怎样的碳足迹?张北的风如何点亮北京的灯?绿色金融如何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企业更好地借助“双碳”机遇推动技术创新,公众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实现,碳博会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世人展示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图景。 在过去的4天里,我国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
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 加速迈向材料强省 6月20日下午,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河南)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郑州举行,参会代表开展合作洽谈对接,共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南昌在致辞中表示,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
巴黎环境峰会召开之际,环境污染问题再度引起关注,尤其是塑料污染问题。引人关注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有5个重大代表性的数据。今年G7 七大国家在气候、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后,他们打算到2040 年将塑料污染减少到零。就全球范围来说,2019年生产了 4